在艰难中不忘初心在奋斗中砥砺前行—记我校校友、广州金程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晔先生

发布者:刘栋发布时间:2013-09-23浏览次数:412



刘晔近照

刘晔先生,我校针织工程084届校友。从1988年开始从事针织技术、针织营销、公关等职业,兢兢业业工作至2002年。随后,在企业面临改革的契机下,他抓住机遇,自己创业,不懈奋斗至今,现为广州金程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们总在马不停蹄地前行,甚至来不及回头看。青春就好似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但在人生的路途上,它却是最饱满鲜活的经历。从来没有不含泪的青春,从来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经历困难与辛酸之后的胜利,才会更加夺目动人。

  刘晔先生来自湖南农村,他如隆冬里的梅花,经历了彻骨寒冷,昂首花开,终于实现了自己年少时许下的梦,如今已经任广州金程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笔者电话联系到师兄,攫取这位优秀学长的奋斗人生中的闪闪星光,与工大学子共勉。

  书山有路勤为径

20世纪70年代,因为经济的原因,青年学子总是自立自强许多。刘晔学长有着自己年少的梦想,梦想着要去家乡以外的地方,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所以,他将求学时的贫穷,踩成走向远方的奠基石;用在工大的求学生涯,点亮迷雾深处的灯塔;用母校的智慧和骨子里的不屈,开启人生的财富。

  1977年高考恢复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如同黎明的曙光,瞬间传遍了整个贫寒的农村,照亮了每个学子沉睡的求知梦,67万人,为了祖国的强大,为了亲人的富足,为了理想的实现,跃向考场。刘晔学长说自己很幸运,当年的高考分数刚刚达到天津纺织工学院(我校前身)针织工程专业的录取线,从此就和纺织结下了一生的缘。世间没有上帝的宠儿,每一份“幸运”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汗水。上天如果要成就一个人,总是喜欢让他从艰难中爬起来。而刘晔学长,偏偏又是如此的“幸运”。

  中学时期,因为家里条件并不优厚,供养孩子读书已使家庭开支略微紧张。这时,他的哥哥又出了意外事故,15岁的刘晔不得不放弃学业,外出打工以贴补家用。此时的放弃也许就意味着终生不能再踏入他渴望的校园,但是早早懂事的他,肩负起了养家的责任,跟随着亲戚离家当了建筑工人。

  建筑工地上机器搅拌水泥的噪声,漫天的灰尘,还有涂满黑油的钢筋、毒辣的阳光、下班后无所事事的工友……这一切,似乎都显示着一个生命的定格。

  但是,他是一个有梦想的15岁少年,环境的恶劣并没有影响他渴望学习的心。此时,我想到,刘晔学长是在地狱里炼就天使的翅膀。当工友吆喝着打牌赌博时,他选择在安静的角落里练习对于自己来说学起来比较吃力的英语;当工友们休息的时候,他选择悄悄地背诵单词;当工地上所有的机器停止轰鸣,灯光安静地打在地面上时,他依旧认真地默记着音标。对语言的不敏感,使得他不得不靠着死记硬背和一遍又一遍的温习默诵,来克服学习语言的困难。学业,就在自己的坚持和固执下,继续行走。打工一年之后,他所挣的钱基本可以解决家里的困难了,他再次步入学校,在班主任陈双龙的帮助下,扬帆起航。

  陈双龙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打工的那一段经历,家庭现时的负担,时时刻刻鞭策着刘晔学长要学好知识,改变现状。由于打工那段时间不停地温故知新,他的英语由弱势变成了强势。高考中,他的英语成绩出类拔萃,这时他成为家乡的第一个大学生,来到了天津,来到了工大,然后成为工大纺织学科史里绚烂的一笔。

  此时想起《送东阳马生序》里说:“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环境的优劣,决定不了一个人的命运,而今的我们,面对刘晔学长的曾经,羞愧掩面,肃然起敬。

  学海无涯苦作舟

20世纪80年代初期,纺织行业大有兴盛之势。当时有“三纱两布”的说法,三纱是指棉、化纤和涤纶,两布则指针织和梭织。作为在纺织行业中拥有资源和技术优势的天津纺织工学院(我校前身)紧随时代的步伐,当时就设立相关的专业作为改革试点。而刘晔学长刚好搭上针织专业的末班车,大学对于一个怀揣梦想的学子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更是一个提升自我、改变自我的起点和平台。

  有人问,为什么野地里的树,可以长得那么高,那么粗壮?

  我想告诉他,因为一粒树种,想要从层层泥沙和落叶的压迫下,从黑暗里长出来,就要经历花盆里的植物想象不了的艰难。所以,它们那么贪恋阳光,努力长高。

  对于梦想的追逐,以及读书机会的不易,让刘晔学长对学业特别看重,工大老校区的阶梯教室,成了他日日自习的地方,他将自己的勤奋,自己的学习方法,从中学带到了大学。因此,每年的奖学金领奖名单上,总是有刘晔学长的名字。学校用自己的方式,对勤奋的学子,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当笔者问起刘晔学长的大学生活时,他的语调活泼了许多,仿佛回到了那个青葱的年代。缤纷的大学,是每个学子任意展示自己光芒的舞台。刘晔学长当时是一名文艺青年,喜欢在学校校报上发表一些抒情性的散文随笔。除此之外,他还担任了校学生会宣传部部长。刘晔先生在校期间经常参加一些类似于演讲比赛的活动,还经常执笔写一些演讲稿之类的文章。正是经过学生会活动的锻炼和写作练笔,刘晔先生练就了很好的文字功底。

  丰富的大学生活锻炼了这个来自农村的小伙子,毕业之时,他已不再生涩。但唯一不变的是,他的那份勤奋和对梦想的坚持。

  车到山前必有路

每年的六月,对莘莘学子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季节。毕业,分离,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得不做出选择。刘晔学长在大学毕业之际,也确确实实面临着人生的重大选择。东南西北,刘晔学长在人生之路上该去往何方?这又是一个比高考完之后的选择更重要的抉择。

  按照中国当时的教育制度,属于国家分配制。考虑再三之后,他去了西北纺织工学院任教。可是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从事教师这一职业,这时的他感觉前途一片迷茫。就在这时,孑然一身的他听说广州针织工业公司在招人,此时正值广东改革开放之际,他看到了机遇,进入了针织公司。当年囊中羞涩的他,只能勉强从同学的朋友那儿借了60元,一路辗转到了广州。

  没有基础,就没有高楼大厦。在公司,刘晔学长从技术员做起,干着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享受着自己的充实与希望。他踏踏实实从基层一点一滴积累工作经验,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从1988年开始工作到2002年,从技术员晋升到厂长。在此期间,广州针织工业公司和广东佛山南海新办针织厂合作,前者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改革,后者提供资金。2002年,合资经营期到期,当时是中国的宏观经济在WTO总体框架下运行的第一年,企业面临改革———劳动力转型,刘晔学长有了自己创业的想法并拍卖了公司设备。大学毕业生总是向往着创业,然而待他们成熟之后,才会发现创业的艰难。在他创业起初的几年,基本面临了每个企业都要遇到的问题:资金链匮乏,劳动力不足等各种难题。但刘晔学长沉下心来,面对难题,迎难而上,一一解决,最终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成就了今天的这番事业。当笔者问到他对于遇到的这些问题是如何看待的,他智者一语:“生活本来就是充满了意外,随机应变,不强求。”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刘烨学长又从身无分文时的困窘,走投无路时的迷茫中,用自己的执着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成就了他蒸蒸日上的事业。

  从青年时的热血奋斗到现在的安于生活给予的惊喜,阅历上的沉淀让刘晔学长更懂得家庭的重要,稳妥是他常挂在嘴上的词。这不是安于享乐,也不是一味地随遇而安,而是对自己、对家人的责任,这让他更加务实于现在的工作。

  命运于人都是公平的,环境却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贫穷中有收获,富有中有所得。猎豹为了学会捕获羚羊而不懈地驰骋奔跑;雄鹰会为了学会飞翔而先学会在鸟巢边克服坠落的胆怯;瓦松在土壤缺失的瓦房顶上依旧傲然迎风挺立。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刘晔学长一直以向上的姿态用心地生活。

天津工业大学 校友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