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百年纺织工艺争创一级重点学科—记我校2006届校友、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副院长孟家光教授

发布者:刘栋发布时间:2013-03-01浏览次数:412



孟家光在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留影

孟家光,男,工学博士、教授,1964年1月出生,四川峨眉山市人。大学本科毕业于西北纺织工学院针织工程专业,2001-2006于天津工业大学在职攻读纺织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现任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副院长,陕西省功能性服装面料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重点学科纺织工程的学科带头人。担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针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毛针织理论、工艺与技术研究和纳米功能性针织产品开发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五针道电脑横机研制”和国家技术创新项目“抗起球羊绒针织服装产品开发”及省部级项目、横向项目100多项,科研经费3000多万元。曾荣获省部级科技奖8项和“香港桑麻纺织科技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24篇;独立编著和主编了学术著作4部;获得了9项国家发明专利。

  学术研究,对我们普通大学生而言,许是闲暇时在实验室跟随教授做几个分析化验而已;可对于孟家光先生而言,却是任教28年来时时刻刻不断钻研学习。学术研究神秘而充满吸引力,但也是一段单调乏味的路程,并非一般人能坚持,而他却用踏实的步伐迈过了28个春秋寒暑,在纺织学科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热爱———坚持不懈追求笔者有幸采访到孟家光先生,在近两小时的采访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回忆母校时的感慨与感激,更多的是一份热爱,对纺织学科由衷的热爱。自1985年毕业之后,孟家光先生便一直从事纺织工程针织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从一个小小的助教慢慢成长为一位满载盛誉的学科带头人,期间的艰辛并非三言两语能说清的,但是那份对纺织学科的热爱,对复兴纺织业的殷切希望让他一直坚守在纺织教学科研第一线。

  在拿到孟家光先生资料的第一时间,我被那满目的荣誉与奖项所吸引,除此之外,那些他与纺织学科之间的履历无一不在诉说这是多么优秀的一位学者。在从教的同时,他也不懈地追求着完美:建立了较系统、全面的羊毛衫工艺设计理论与方法;在羊毛衫工艺计算中发明了“变换分配法”和“程式分配法”;在羊毛衫编织中发明了“补条工艺”,等等。这些理论与方法均在国内的羊毛衫企业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采访过程中,当笔者想要问起他的那些荣誉时,他更多的则是谈及自己的恩师邱冠雄先生。他说:“邱冠雄校长是国内针织工程领域的学术泰斗,是我的恩师,如同我的父辈,除了学术上的指导,生活上的关心,我感受到的还有老一辈纺织教育工作者对我们后辈的期望。老一辈人对纺织的热爱与钟情是需要我们当代人传承和发扬的。”

  邱冠雄先生曾担任天津工业大学校长,现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针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在针织专业可谓独树一帜。当时邱冠雄校长作为纺织工程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孟家光先生说自己有幸入其门下,在邱校长的指导下,他在专业知识上不断完善,遇到的许多学术研究难题也都逐渐被攻破。

  当谈起当初为何选择我校作为深造自己的学府时,孟先生这样说道:“天津工大有邱冠雄老师这样的针织工程领域的学术泰斗,在他的指导下学习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天津工大研究生部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做得很好,并且学校纺织学部的教学与科研在全国纺织类高校也处于一流水平;另外,我还有一些好朋友在那里工作。天津比起上海,多了一份平和与安静,而这种平和与安静是我们做学术研究所需要的,它让我能安下心来学习。”他认为,做学问做研究的人最忌内心浮躁,为世俗外物所困扰。孟先生说,他在工大幸运地得到了恩师的指导,在当时的博士生指导团队中,李嘉禄老师、黄故老师、顾振亚老师等也对他给予了许多指点与帮助;而同时所结识的吕晓龙、张宇峰等同学,在日后也是相互帮助协作,让他受益良多。

  信念———创新改革技术“社会上有人说纺织产业是 ‘夕阳产业’,但我却不这么认为,纺织工程专业一直是一门‘常青树专业’,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与专业转型之后,纺织行业也将更加‘科技化、高档化、智能化’,这时更需要我们教育出能适应高科技生产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孟先生在采访中激动地表达了他对纺织行业现状的认识和体会。他表示,国内需要更多热爱纺织、专研纺织的高科技人才来壮大我国的纺织行业,为我国成为真正的纺织强国而努力。

  在孟先生对纺织行业发展前景作出自己的预测时,他说他也同时在为早日实现我国成为纺织强国的梦想而努力。他所负责的 “纳米防螨抗菌针织产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项目荣获2011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羊绒拉舍尔毛毯开发项目”2004荣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另外他还获得其它省部级科技奖6项。他所主编的80万字的《羊毛衫生产大全》更是填补了国内外缺乏系统全面羊毛衫生产工艺与技术书籍的空白。他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五针道电脑横机研制”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国家技术创新项目 “抗起球羊绒针织服装产品开发”,另外主持完成了“精纺牦牛绒衫产品开发”、“纳米防螨针织服装产品开发”等省部级项目和横向项目100多项,科研经费3000多万元。曾荣获省部级科技奖8项和“香港桑麻纺织科技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24篇;独立编著和主编了《羊毛衫生产大全》、《羊毛衫生产简明手册》(第一版、第二版)、《羊毛衫款式、配色与工艺设计》、《羊毛衫设计与生产工艺》等学术著作4部;获得了9项国家发明专利。

  孟先生在简要介绍自己的成就之前,他曾这样说道:“纺织工业的主干是纺织工程,而纺织材料是进行纺织工程研究的基础。”因此他更致力于材料的功能改善和新材料的研究,上述的种种荣誉都与纺织材料及生产有关。他谈到,当初选择我校,除了天津是一个适合学习的城市、我校有一大批优秀的教授学者之外,吸引他的还有我校由复合材料研究所、膜工程研究所等组成的较为完善的科研聚合体,这在全国纺织类高校中是少见的。

  纺织科学与工程作为一级学科,它不仅有着百年的历史,同时也迎着改革创新的挑战。从粗放型产业转变为科技型产业,更需要许多有着坚定信念、在枯燥乏味的科研道路上努力奋斗的人。孟先生用行动表达他对纺织学科的热爱,用文字书写他对纺织行业的展望,更是用自己28年来的教学研究践行自己的梦想。

  合作———引导共赢发展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我国纺织出口受阻,利润减少,但孟先生坚信这只是暂时的情况。他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致力于校企合作,以企业资金支持学校科研项目的开展,又以学校科研成果反哺企业,使双方共赢。

  对于我校的产学研的成长和发展,孟先生表达了他由衷的赞叹。他表示:“在时代发展的今日,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抓住机遇,在合作中强化自身的优势势在必行。”在毕业离校之后,孟先生不仅与曾经的导师、同学联系紧密,在学术研究上也是经常彼此探讨学习,甚至在某些领域,他还牵头我校教授与西安工程大学的教授进行项目的合作研发与交流。在采访中,他还透露,在2013年,他任职的西安工程大学由他牵头的校企合作项目将继续增加,与江浙长三角地区企业的合作将进一步加深。

  他还谈到了对专利问题的看法。对科研工作者而言,专利申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一种保护。现今,他每年都有多项专利通过申请和取得专利授权。他寄语我们工大学子,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学好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他谈到,经历是人生很重要的一笔财富。青年学子不仅要踏实地做好自己,更要勇于挑战自我。在人生途中总会有坎坷曲折,但我们要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把目光放得长远,了解自己,敢于迎接挑战,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孟先生说除了“踏实”是他成功的法门,他也以“恒、勤,诚、拓、思”要求自己。对此笔者这样理解:长期保持勤奋的学习工作状态,以诚恳谦虚的态度接受新的知识,以此开拓思路。孟先生用严谨的治学态度,踏实的科研精神诠释了“严谨严格,求实求是”的工大精神,是当之无愧的工大人。

天津工业大学 校友工作办公室